某人很吃力地在鋸一堆木頭,因舊的尚未鋸完,新的又送來,以致愈堆愈多,不得已只有延長工作時間。

該人頭也不回,答道:「工作都忙得做不完了,那有時間磨鋸子?!」
好心者仍不死心,問道:「那你何時有空磨利鋸子?」
該人有氣無力應道:「等我鋸完這堆木頭再說。」
故事到這裡就完結了,但可以想像,最後,要不是那個人累垮了,就是鋸子壞掉了,工作才有機會停下來。
這個跟我在圖書館工作的狀況有點相似,也是要花時間調整一些東西,以改善條件,提高效率。
這一個月,因為人事轉動的關係,我們人手特別不足夠,可待上架的書本卻堆積如山。
有人說︰「先把新歸還的書本放上架,有空閒,才再加以整理吧!起碼,書在架上,被看到或找到的機會,總比在分書房大。」
因此,有時候,即使知道架上很多書本的擺放位置錯了,排列次序也亂了,因為要忙著上書,錯的,亂的,亦只好暫時置之不整理。但一天一天過去,要把書本放回架上的「正確」位置卻愈見困難。
於是,我決定改變策略,將工作分成兩份,一部份整理書架,另一部份則是把新歸還的書本上架。雖然,表面上前者會延緩後者的進度,但實際上,在有條理的環境下,後者的進行也比較方便容易。
所以,在你急忙地處理面前工作的同時,或許也可以稍為頓下來,想想現正使用的「工具」的狀態是否有改善的空間。
3 comments:
你能觀察到事情的本質而加以改進但又不影響同事的面子,(這個在職場很重要)證明你能成熟地掌握你的工作,是一個熟練的好員工。
「如果我有 8 小時可以砍 1 棵樹,我會花 6 小時把斧頭磨利。」
“If I had eight hours to chop down a tree, I’d spend six hours sharpening my axe.”
―美國總統亞伯拉罕.林肯(Abraham Lincoln)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我們往往忘了事先的充分準備,才是迅速完成工作的關鍵因素;本來是為了節省時間,結果卻適得其反,浪費更多時間。
Agree ~~
Post a Comment